贴身宝贝|新 农 村|政策法规|三农之窗|区域经济|三农投资|农贸资讯|三农科教|文化生活|三农探索|三农人物|三农专题
写作大全|招工招聘|农资购销|农产购销|致富信息|书刊信息|农网导航|打假维权|三农服务|三农调查|三农论坛|三农内参
地方频道
您可以选择查看各地信息
请选择省:
请选择市:
请选择县:
[关闭]
政务频道
行政职能查询:
行政区划查询:
三农人物
频道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人物 -> 优秀村官
任盛宇:如何破解“无人种地”的问题?
时间:2018-05-17 00:38:05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作者:佚名

  目前,“藏粮于民”可能是粮食安全问题的最大短板,可惜没能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无论是通过论文检索还是百度搜索,关于“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文章汗牛充栋,可是涉及“藏粮于民”的思想少之又少。

  习总书记高瞻远瞩,多次强调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确保粮食安全,要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

  我认为,如果不能够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粮食安全思想,在不远的将来,由于农业经营主体缺失,粮食安全问题凸显,势必威胁到国家安全。

  在职业传承意义上,传统农民“后继无人”。去农文化使农民进一步离开农业,农村空心化问题持续加重。从全国范围考量,“无人种田”和“无田可种”问题同时存在,许多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地区“有人无地”矛盾突出。但是由于耕地完全缺乏空间流动性,陕北荒芜着一万亩耕地,杭州近郊却有一千名农民无地可种,陕北的耕地不能移地到杭州,杭州的农民又不愿移民到陕北。从总量上看,不缺少农民,但是这一万亩耕地实实在在处于无人耕种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全国耕地撂荒问题只会越来越严峻。农村留守劳动力日趋老龄化,一些村庄,务农的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现代农机具、农业新技术推广困难。将来,进城务工、经商的年轻人虽然会有一部分回流,但是在中西部较偏远地区,多数进城农二代不可能再有返村务农的打算。总有一天,传统农民数量会断崖式下降。无人种田,有地无粮困境,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乏力。对由于传统农民的大幅度减少而可能出现的无人种田问题,我们还缺乏可靠的替代解决方案。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超过了190万家,平均每个行政村拥有3家。从数字上来看,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而从质量上考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现象严重,大多数没有实质性的合作业务。《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陕西某县有农业合作社128家,但是完全规范运作的一个也没有。据陕西省农业厅统计,到2016年底全省共有合作社4.2万家,其中只有2000多家是够得上省级示范条件的规范发展的合作社,仅占合作社总规模的千分之五。

  而家庭农场和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没能出现令人乐观的发展势头。租地、用工成本逐年攀升,农民宁愿闲着,日工资低于100元,就连护林防火等公益性事业都很难雇到人。农民契约精神不足,农活监管难,使得涉农企业的人力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农民家庭经营说到底赚得也仅仅是省下来的隐形地租和劳力成本,农业公司想赚钱更是难上加难。不懂农业的人可能会想着投资农业,真正懂农业的人却往往对农业望而却步。完全放开资本下乡(前提是经营农业,打击非法囤地),政策支持力度小了都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参与过农业经营的人,从来不会说”农业赚钱机会来了“。

  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粮食安全思想。科技是现代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我把“藏粮于技”比作“鸟之脊梁”。农业核心技术,特别是种子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受制于人。而之所以将“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民”比作“鸟之双翼”,旨在强调二者必须平衡发展。

  绝大多数国人,凭直觉思维,感到只要守住耕地红线,就能确保粮食安全。如果您独自漫步在野外的田埂上,眼前是成片的撂荒土地,思想专注于粮食安全问题思考,就能体会到,耕地并不等于粮食生产能力,缺乏农民的耕地并不会自动生长出麦子。耕地即使撂荒,也不得用来建设现代工厂甚至设施农业的“严格保护”也可能是一种资源浪费。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是必须的,但是政策选择应该与时俱进,不宜机械教条。许多同志认为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国计民生,严格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一听到放活土地政策的呼声,就会马上警觉起来,旁征博引,以欧美国家耕地保护情况来论证:质疑目前的耕地保护政策,就是汉奸卖国贼。爱国之情值得尊敬,但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思考,日本和韩国,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少很多,如果耕地保护越严格越好,就完全不应该发展工商业才对。实践证明,日韩强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业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经验是成功的,值得我们借鉴。非洲没有大面积工业占地,也没见得就能成为世界粮食主产区。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农业生产要素平衡战略思想,我构建了一个“五五黄金法则”:相加等于10的任意两个数字相乘,5乘5最大,0乘以10仍然等于0。对于粮食生产而言,超出农业经营能力的撂荒土地仅是一个安慰国人的数字。耕地和农民,必须平衡,哪一块是短板,政策就需要优先补哪一块。

  过去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最大短板,增加耕地就代表着增加粮食产量。

  而现在,随着农业从业人员的持续减少,相对于耕地,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了粮食生产的短板,耕地的边际收益在降低,而农民的边际收益在增加,农业劳动力成为决定粮食生产的首要变量。将来,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可能会是无人种田问题。所以,我们接下来应该高度重视”藏粮于民“思想,下大力气提高种田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如果种粮收入可观,屋顶上也可能长出庄稼;如果种地亏本,良田也会成荒地。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才是最严格耕地保护的终南捷径。

  确立农业生产要素平衡战略,工作重心从“守住耕地红线”转变为“守住粮食生产能力红线”,是一个前景广阔的研究课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三农(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05-15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关闭】【顶部
>>相关文章
热点图片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