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05年环境质量通报 - 环保 - 职能资讯
贴身宝贝|新 农 村|政策法规|三农之窗|区域经济|三农投资|农贸资讯|三农科教|文化生活|三农探索|三农人物|三农专题
写作大全|招工招聘|农资购销|农产购销|致富信息|书刊信息|农网导航|打假维权|三农服务|三农调查|三农论坛|三农内参
地方频道
您可以选择查看各地信息
请选择省:
请选择市:
请选择县:
[关闭]
政务频道
行政职能查询:
行政区划查询:
政务频道
广州市2005年环境质量通报
时间:2013-10-10 15:29:23来源:作者:

  一、全市环境质量状况

  2005年,广州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区、县级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目标,坚持“保护环境、保护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载体,全力解决环境问题、保障环境安全,全市整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促进了广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05年,我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由三级标准提高到二级标准,优良天数33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1.0%,比2004年提高7.9个百分点;环境空气中被列入国家考核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指标均达到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为0.053毫克/立方米,比2004年下降31.2%;二氧化氮为0.068毫克/立方米,比2004年下降6.8%;可吸入颗粒物为0.088毫克/立方米,比2004年下降11.1%;一氧化碳为1.63 毫克/立方米,比2004年下降7 9.%。月降尘量为5.48吨/平方公里,比2004年下降11.3%,达到广东省推荐标准。

  (二)水环境质量

  饮用水源: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方法统计,2005年广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79%,比2004年上升8.07个百分点,南洲、西洲、新塘水厂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江河: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全年除枯水期外,基本达到IV类水标准,重金属污染远远低于标准限值,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珠江综合整治“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的任务,并正在向“八年江水变清”的目标迈进。珠江广州河段在所有国家考核的23项水质指标中,18项指标符合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达到Ⅳ类标准,粪大肠菌群、氨氮超过Ⅳ类标准。

  增江23项指标符合Ⅱ类或Ⅰ类标准,水质优良;东江北干流23项指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水质良好;沙湾水道22项指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粪大肠菌群达到Ⅳ类标准;市桥水道19项指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氨氮、总磷、石油类达到Ⅳ类标准,粪大肠菌群超过Ⅳ类标准;流溪河上游从化段23项指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水质良好,下游白云段19项指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挥发酚、石油类达到Ⅳ类标准,氨氮、总磷超过Ⅳ类标准;白坭河18项指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五日化需氧量、溶解氧、石油类达到Ⅳ类标准,总磷超过Ⅳ类标准。

  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方法统计,2005年广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即:莲花山、墩头基和平洲监测段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比2004年上升5.56个百分点。

  随着珠江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好转,畅游珠江活动已被市委、市政府提上议事日程。今年初,省政府对珠江综合整治工作考评时指出,广州市珠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非常重视,措施非常得力,效果非常显著,在全省具有一定示范作用。我市被评为全省珠江综合整治三个先进城市之一。

  (三)声环境质量

  2005年广州市区域环境噪声为55.2分贝,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标准;道路交通噪声为69.3分贝,符合4类区(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昼间标准。

  二、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

  2005年,我市全面实施创模攻坚,以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有效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

  针对2004年4项与创模要求差距较大的水环境指标,集中力量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全力保护饮用水源安全。以主要饮用水源流溪河保护为突破口,全市相继开展了9个专项执法行动,责令396家违法排污企 业关闭、停产或停业。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全市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力以赴应对北江镉污染事件,为市委、市政府提早部署全市总体防范工作、确保市民饮水安全争取了主动,为我市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做出了积极贡献。及时有效地处置了芳村区省农资仓库火灾、花都区二甲苯污染水体等19起有一定影响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有力维护了环境安全和群众健康。

  二是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河涌整治。十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5.3万吨/日,累计年处理污水约4.88亿吨,十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1.34%,比2004年上升了9.55个百分点;整治河涌56条(段),已经截污河涌27条。

  三是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开展重点污染源全面达标工作,对占全市水污染负荷80%以上的134家工业企业进行严格控制,134家企业全年排放COD8133吨,比许可排放量减少了2920吨,全市工业废水达标率达到96.05%。

  (二)有效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

  针对2004年环境空气质量下滑的严峻形势,以控制二氧化硫超标排放为突破口,强化机动车、扬尘和饮食业油烟污染治理,综合整治大气环境。

  一是严控二氧化硫超标排放。开展了对占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85%以上的56家重点工业企业专项执法检查,环保、监察、经贸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二氧化硫重点排放企业监管的意见》,建立了重点工业企业脱硫台帐制度,形成长效脱硫管理机制。目前,96台锅(窑)炉已安装脱硫设施,56家重点二氧化硫排放大户形成年4.6万吨的削减能力,2005年,56家重点脱硫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5万吨,比2004年减少2.4万吨;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9万吨,比2004年减少3.6万吨,较好地实现了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二是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市政府发布实施《关于实施国家第二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通告》,有效实施新车源头污染控制;加强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监控,共抽检机动车48.97万辆,排气达标率81.58%;大力推进公交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全市现已有5811台公交车、9770台出租车使用LPG燃料。

  三是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加强了施工工地和裸露地面污染防治,规范工地围蔽和余泥渣土清运工作,对全市252个停工或闲置工地进行整治,190个已经完成绿化或硬地化整治工作。

  四是深化饮食业污染监管。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扰民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进饮食业户安装油烟污染治理净化装置,128家100餐位以上重点监管业户已有68家安装了符合要求的油烟治理设施,全市已有8532家饮食服务业户完成清洁能源改造。

  (三)有效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解决城市环境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市民营造适宜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快重点污染企业的易地搬迁改造。环保部门牵头制定了《退二企业环保认定标准和要求》,对外环路以内未完成总量控制计划和长期治理不达标的污染企业逐步实行搬迁、关闭或停产。广州水泥厂环保搬迁工程已完成并投产。

  二是积极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市建委、国土房管局、市政园林局和各区、县级市共同努力,全部完成第一批338个采石场和149个采泥场的整治复绿任务;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01.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4%。

  三是营造安静生活环境。各级环保、公安、交通、建设、城管等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整治噪声扰民问题。全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60%。环保部门还牵头制定了《广州市“宁静工程”实施方案》,将系统解决噪声污染问题。

  四是深化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全市累计创建市级绿色社区109个、省级绿色社区37个。越秀区三眼井社区、荔湾区桃源社区和番禺区金海岸社区被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社区。

  (四)有效开展环境执法工作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把执法着力点放在影响环境质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上,联合纪检监察、经贸、工商等部门大力开展各类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2005年,共查办环境违法案件3599件,征收排污费2.05亿元,创造了环保执法力度最大、排污收费最高的历史记录。公安、检察院、法院充分运用司法手段,对8名环境违法者进行了拘留,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三、我市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近几年,我市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措施,全市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我市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空气污染方面:因城区和城市周边的土地开发建设,施工扬尘污染和裸露土地扬尘污染需下大力气进行控制;珠江口附近城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较大,区域性二氧化硫污染问题突出;由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造成的氮氧化物等氧化型污染比较突出;酸雨污染较重。

  水污染方面:污水处理系统配套截污工程全面建成和完善河涌综合整治尚需一段时间;一些工业废水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上游城市来水对我市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噪声污染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噪声问题突出;建筑施工噪声、餐饮娱乐业等噪声和部分工业噪声尚未得到彻底控制;噪声扰民尤其是道路交通噪声的扰民仍然是市民投诉的热点。

  四、下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总体目标是:完成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任务,全面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我市将针对主要环境问题,全面加大污染控制力度,进一步巩固并提高环境质量,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碧水工程”,巩固提高水环境质量。重点推进西部、东部、南部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快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河涌综合整治修复工程,完成大沙地等7家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全市(含十区两县级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16.2万吨/日,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逐步消除市内部分河涌劣五类水体。

  二是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巩固和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以65家重点大气污染控制企业和107家全面达标企业为重点,争取年底累计形成9万吨的脱硫能力,粤华、珠电两大重点工程上半年投入运行;加强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散体物料和余泥渣土运输扬尘污染控制,强化城市主干道路面保洁和洒水消尘,完成闲置工地和裸露地块的绿化或硬化;全面落实《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机动车综合管理机制,争取年内我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执行国Ⅲ标准;健全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齐抓共管机制,加强饮食业油烟扰民的整治和查处。

  三是大力实施“宁静工程”,创造安静生活环境。重点开展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业和社会生活等噪声污染扰民问题的专项整治行动。

  四是大力实施固废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全面实施《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强化危险废物管理,完成对全市各类危险废物、严控废物产生源的普查登记;督促完成广州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升级改造,确保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制定《广州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加快辐射安全防护应急装备及监测装备建设;加强对放射源的监督管理,开展全市放射源及射线装置普查。

  五是大力实施“青山绿地”工程,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完善南部地区、东部地区、金沙洲地区、琶洲地区、白云新城、大学城和新机场周边等新城区的园林绿地体系;继续抓好“拆违复绿”工作和珠江两岸绿化景观建设;开展第二批采石场整治复绿。

  六是调整城市能源结构和城市工业布局,加快推进老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分期分批实施污染企业关闭、停产、搬迁或转营,削减老城区污染物排放总量。

  七是严密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强化安全生产隐患和污染事故隐患排查,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环境安全。

  八是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持续开展环保专项执法行动,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热点环境问题。

  新的一年里,通过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我市的环境质量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城市总体环境面貌将发生更大变化。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相关文章
论坛精选
热图